其他
国产大模型之战:是危险竞赛还是iPhone时刻?
搜狗前CEO王小川评价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采访发言称:“你们采访的可能是平行世界的他,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里的。”
而针对王小川的评论,百度集团副总裁、搜索平台负责人肖阳又回应道:“王小川脱离一线太久,确实跟我们不在一个宇宙,自然对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缺乏了解。”
意外的是,王小川在14日凌晨又“嘲讽”了一把,称对方是“脱离一线15年的人,去怼离开1.5年的人”。
这场争论也暴露出创业派与大厂间微妙的竞争关系。
毋庸置疑,大模型技术彻底点燃了科技圈的热情,创业者忙着招兵买马,生怕错过了新风口;一级市场关于大模型的投融资热度攀升,不少FA们甚至跑去B站开始恶补AI知识。
政策端也在吹来暖风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《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今年,北京将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。
1. 为什么国内科技公司要纷纷竞逐大模型?
2. 火热背后,中国科技公司究竟缺什么?
3. 中国科技公司“大模型之战”的走向会是什么?
第一类是新型云计算公司,云计算主流商业模式将会从IaaS变为MaaS(模型即服务)。
第二类是进行行业模型精调的公司,介于通用大模型和企业之间的中间,这类企业可以基于对行业的洞察,调用通用大模型能力,为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。
第三类是应用层的企业,基于通用大语言模型开发应用服务,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机会。
“未来的一段时间,能不能有一个公司首先把大模型真的做出来,且性能真的是达到GPT-3.5,这是所有事情的起点。就像菜你没有炒过,不知道盐和味精怎么放,而且GPT所消耗的资源、门槛都非常高。”